信用赊销对企业的影响
日期:2018-11-06
信用赊销对企业的影响
日期:2018-11-06
相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不同的企业都有不同的感触,这样的感触基于不同债务人的表现而言:
※盛大总裁陈天桥先生在其企业于纳斯达克上市时候说过一段话:“我现发在80%!的(MISSING)时间和精力是用于应付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不是像公司成立初期那样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业务。我当的不是CEO,而是首席风险官CRO(Chief Risk Officer)”。

※华人首富李嘉诚总是在经济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习惯性的要求所有的企业尽快的降低负债率。让资金可以快速的回笼来避免市场的不良变化。李嘉诚先生这样张弛有度的商业模式其核心就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核心的就是应收账款的回款天数,我们通常用DSO来表述。也正因为李嘉诚先生拥有正确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奠定了他的企业可以长期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苹果手机创始人乔布斯在一次新品发布会上透漏过其对于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产品研发的核心是可以领先于市场,取得市场的定价权,其最终核心还是希望以此获得风险较小的销售模式,假设没有核心的产品竞争力,必然会因此而受控去市场,其回款同样会带来阻碍。
所以我们认为,企业无论是加大研发,扩充知名度还是抢占市场,其核心目的还是为了对市场的控制,从此来改变信用政策。的确,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任何企业,无论其经营的规模大小,经营的结构多少,在其经营活动中都要面临着来自企业外部或者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而我们必须要时刻的关注这样的风险变化,只有深刻的理解控制风险的意义和掌握处置的方式,那么商业不良账款自然会离您远去。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的市场竞争不单单是价格、服务、质量的竞争,还有一种称之为“付款方式”的竞争。我们都很清楚当我们向银行去要求提供贷款支持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抵押或保证之类的条件,若是顺利审核通过将会固定的收取利息。反过来,企业获得贷款后生产出了产品,当产品投放市场后再没有任何抵押和保证的前提下我们的产品以信用赊销的模式转入了客户手中,所有权大多数都是随着产品本身的转移同时也转移了。我仔细分析一下,生产产品的钱是哪里来的?银行贷款而来,需要偿付高额利息,产品赊销出去通常都是有信用周期,这样的周期内是没有利息的,即使后期违约了若合同没有约定,法院也通常不会判决支付利息。然而银行的利息不得不付,这就是企业生产的压力所在,那么客户他得到了什么?他们得到了免息使用贷款的机会,他们得到了产品质量的保证。假设在信用周期内客户没有能力履行债务或恶意不履行债务,这时候债权人总是很无奈的选择法律手段。
我们可以通过2个小例子来做一个分析,会不难发现这其中因为信用赊销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其一,假设我们通常从从银行贷款的利息是10%!,(MISSING)我们销售产品的净利润是也是10%!,(MISSING)实际上目前可以做到10%!净(MISSING)利润的制造业已经不多了,那么当我们赊销出去10万元的,本来可以有1万的利润,但是被债务人逾期了1年未有偿付,这将导致10万元被债务人“占用”了一年,而银行的贷款不得不还,结论是原本1万的利润只需要1年的时间即可被吞噬掉。其二,同样是上述的例子,假设出现10%!的(MISSING)坏账,这需要至少10倍原来的销售额才可以弥补坏账。
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长期处于动态的,企业面对的风险也是基于市场、政治、环境等等因素而发生变化的。自199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施耐德教授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以来,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经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三个阶段。目前,对于什么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较为权威的定义是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机构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the Treadway Commission,以下简称“COSO”)在2004年正式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所给出的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共同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其他企业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以使其在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内,并且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障。国务院国资委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则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COSO用过程来描述全面风险管理,是目前通说的一种表现做法。《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也基本认可并采纳了COSO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这个定义可以在做以下几个层面的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一个流程,它以动态的表现持续作用于企业,为了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发挥着其特殊的作用,同时渗透于企业的各项活动。